国资视野
改革开放四十年 嘉兴供水创新发展 深耕共享 “嘉兴模式”成行业标杆
信息来源: 市国资委 发布时间:2018- 12- 29 19: 55 浏览次数: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见证着嘉兴社会经济发展60载的城市供水事业,促发展、求创新,深耕服务、共享成果,在四十年间得到了迅猛发展。从1978年至今,日供水规模由4.8万吨增加到55万吨,年供水总量由1315万吨增加到14100万吨,100毫米以上供水管网长度由40.6公里增加到2565公里,用水户数由8.2万户增加到60万户。当前出厂水水质全部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市本级两座制水厂被中国水协评为全国首批“达标水厂”。深度处理的制水工艺更是被国内知名专家与学者一致建议作为“嘉兴模式”向全国推广。

一是改革求创新,优质供水马不停蹄。积极探索新工艺、新技术,扎实推进水质深度处理的工艺技改。“嘉兴市城市供水微污染原水深度处理工艺的研究和应用”等多个项目获得了上海市和嘉兴市科学技术进步奖;2006年在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上,石臼漾水厂的生物预处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模式和运行管理被专家学者誉为“嘉兴模式”,成为全国制水行业的典范,建议在全国推广。加强与科研院校的紧密合作,借助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专项的科研攻关,在贯泾港水厂中试和规模性生产应用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突破和完善了冬季湿地对氨氮强化去除技术、次氯酸钠生产及投加应用技术、多载体组合强化生物除氨氮技术、基于水质水压安全保障的城乡统筹供水系统运行优化技术等关键技术,构建了区域供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体系。贯泾港水厂先后被列入“十一五”期间国家级水专项“长江下游地区饮用水保障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的依托工程、“环太湖流域内河河网水源处理集成技术”示范工程,“十二五”期间国家级水专项“水厂水质提升示范工程建设”。下阶段,将继续依托国家“十三五”水专项“太湖流域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综合管理”课题研究,进一步加快成果转化和应用,建成从源头到龙头的城乡一体化安全供水技术体系和运行管理体系的综合集成示范区。

二是改革促深耕,服务优化蹄疾步稳。通过打造“96390 红船供水排头兵”党建服务品牌,党建引领成效明显。不断健全“一个中心、多个窗口”网格化管理体制。在报漏、报修、报建、咨询、批评和投诉等方面,构筑起更加便捷、高效的沟通桥梁,用户满意度不断提升。现有12个营业所办事窗口、3个进驻行政审批中心的窗口、1个网上办事大厅。今年截止到12月6日,热线中心共处理用户各类来电诉求90924次,抽访满意度达到99%以上。“供水服务进社区”工作常态化,特别是在抗严寒期间加大服务力,降低水管爆管发生率,现场为居民提供用水业务咨询、水质咨询和供水维修等服务。今年以来,已开展活动100余次,及时解决了群众的急事难题,供水服务再上一个台阶。今年8月,“嘉兴供水”微信服务号正式上线。通过设立统一的网络和微信服务平台,网上营业厅升级至掌上营业厅。同时,通过优化办理流程、整合服务资源、融合线上线下、借助新兴手段等方式,水费缴纳、水表过户、客户信息变更、用水性质变更等11项个人供水业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进一步优化了业务流程,减少了用户往返。

三是成果得共享,能力升级、福及城乡。在供水能力适度超前、制水能力全面提升的前提下,嘉兴供水全面启动乡镇供水环网工程,与供水主管网有效配合,确保各乡镇实现双路供水,供水安全性得到了有力保证,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启动打下坚实基础。2009年12月,王店镇给水工程顺利并网通水,市本级提前一年完成嘉兴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一期目标任务。其后,为进一步保障乡镇供水安全,嘉兴供水全力开展并完成了南湖区乡镇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秀洲区乡镇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嘉兴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即将竣工。同时,为不断完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配套建设,今年9月,嘉兴供水完成智慧供水平台上线工作,建立起了一个技术领先的管网智能监测系统。借助分区计量远传检测装置,精确分析用水流量异常情况,大大提升了检漏效率,提高了抢修及时率。供水服务片区化管理试验不断深入,今年率先在嘉兴市嘉源给排水有限公司供水三分公司试行。撤所改服务站,成立洛东桃园、八字、秀水新农和洪合四个服务站,供水服务一体化得以实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现代化供水能力提升明显。及时发现并处理漏点60处,极大降低了辖区漏损率,改革成果城乡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