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政务服务APP
 
专项规划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则信息 >> 专项规划

嘉兴市国资委2024年工作要点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发布时间:2024-04-28 18:23浏览次数: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全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九届四次全会、“新春第一会”部署要求,坚持党建统领,持续深化改革、优化布局、做强主业、强化监管,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国有经济的“稳”“进”“立”为嘉兴加快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在全省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勇挑大梁、勇立潮头多作贡献。        

一、积极担当作为,提升服务支撑功能

(一)抓好项目投资。聚焦三个“一号工程”、中心城区首位度提升等战略部署,推动加快项目投资,年内市属国有企业力争完成各类投资220亿元。围绕主责主业,着重加强经营性项目谋划和投资,提高经营性投资比例。紧盯未来两年重大项目集中建成的关键期,更好发挥“五个一”工作机制和考核作用,重点加快机场、轨道交通、快速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形成更多实物投资量。

(二)加强要素供给。抓住扩大有效投资政策窗口期,用足用好政策红利,聚焦聚力“着眼长三角、聚合大嘉兴、建强主城区”,实施市属国有企业优化盘活资产专项行动。全面梳理完善存量房产和设备清单,开展集中权证补办,加快分类盘活;通过招商引资、土地拍卖等方式,“一地一方案”针对性加快土地的盘活和开发。鼓励通过发行REITs盘活存量基础设施项目资产,盘活更多资金。积极拓宽盘活渠道,加强与属地政府交流合作,共享发展成果。

(三)发挥功能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更好发挥国企优势所长,用好合资合作平台,推动省、市、县国企协同联动,参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嘉善片区建设。深入践行国资国企新风尚,积极落实助企纾困等政策,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厚植民生福祉,优化公交事业、水环境、城市环卫等民生服务,坚持共建共享,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持续加强山海协作、东西部协作,打造更多国资国企助力共同富裕的标志性成果。

二、深化改革攻坚,提升转型发展质效

(四)实施改革攻坚深化提升行动。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实施国资国企改革攻坚深化提升行动,制订重点任务和工作台账(2023-2025),明确改革重点任务。坚持创新突破,立足国企禀赋和改革需求,力争纳入区域综改扩面试点,打造改革发展示范样板。

(五)加快打造市场化经营机制。深化法治国企建设,加强企业合规管理,开展合规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推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坚持做好资产证券化工作,开展上市苗子企业培育评估并动态调整企业名单,鼓励符合条件的竞争类企业积极稳妥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进用工和收入分配的市场化,健全以效益为导向的差异化薪酬激励机制,推进竞争类企业试点实施超额利润分享激励,激活企业内生动力。

(六)坚持瘦身强体、降本增效。持续推进市属国有企业瘦身强体三年行动,加快降本增效、健康发展。着力深化企业治亏减亏专项行动,严控新增亏损企业,苦练挖潜内功,全力降本增效。坚持企业户数控增量、降存量,严控新设企业,压缩管理层级,健全完善常态化存量法人企业压减机制。

三、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七)落实主责主业。聚焦新的功能使命和主责主业,加快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剥离,加强产业准入和退出管理,严控非主业投资,提升专业化运营水平。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加强所属企业的主业管理,找准专属赛道,突出所属企业“一企一业”“一业一企”的功能定位。

(八)加快产业发展。聚焦以基础保障产业为主、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辅的市属国资布局,大力提升综合交通、城市建设和水务环保板块的保障能力,推动新形势下城投类企业向产业投资方向转型发展。抓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依托嘉兴机场,加快布局临空产业。加快民丰特纸转型升级,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积极挖掘嘉兴文化禀赋,推动文旅产业加快发展。

(九)推动科创赋能。聚焦智造创新强市建设,推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大对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考核支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积极融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强化国有资本“投”“引”功能,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创基金投资,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四、优化国资监管,提升规范监管能力

(十)健全监管机制。紧扣以管资本为主的改革核心,坚持“建制度”与“抓落实”并重,提升制度执行力。建立健全巡视巡察、审计等问题整改长效机制,推动企业强化问题整改,提升整改质效。严格落实经营投资负面清单管理要求,健全内容清晰、流程规范、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责任追究体系。持续推动市属国资国企数字化改革,着力提升数字化运用水平和使用效率。

(十一)加强协作联动。树牢国资监管“一盘棋”意识,加强对全市国资国企工作的指导,督促抓好国企深化改革工作。坚持市县联动,积极推动开展资源开发利用、产业经营等方面的合作,提升发展成效。探索市县国资监管工作年度评估评价体系,加强协作交流、互学互鉴,形成系统合力。

(十二)优化考核机制。聚焦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以综合考核为抓手,推动功能使命类和体制机制类改革。建立完善日常监测、年中评估、年终考核的综合考核工作机制,突出考核鲜明价值创造导向,持续优化“一利五率”考核指标体系建设,根据企业功能定位、行业特点、承担重大任务等情况,不断完善“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

(十三)严控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从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和基金、投资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突出抓好新形势下国企债务风险防范,加强国企资产负债约束,合理控制债务增速和债务规模,更加注重在高质量发展中缓释和化解债务风险。

五、强化引领保障,提升国企党建质量

(十四)突出领航铸魂。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完善理论学习长效机制,高质量组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化“强根固魂·赋能强企”行动,指导督促各企业把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中,动态完善前置研究事项清单,实现独立法人企业党组织集体研究把关重大事项要求全覆盖。落实国企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要求,大力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深化党建品牌建设,加快形成国企党建标志性成果。

(十五)建强“三支队伍”。树牢“大人才观”,聚焦选育管用全链条发力,打造勇创新敢争先、能担当善作为的高素质国资国企干部人才队伍。把好“入口关”,持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在集中培训、实践历练、政治安排上搭好平台。结合企业转型发展要求,重点加强专业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分层分类开展培养教育。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推行外部董事制度,建立健全外部董事工作机制和履职评价机制。

(十六)擦亮清廉底色。纵深推进清廉国企建设,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不动摇,推动国有企业政治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和廉洁意识不断增强,亲清政商关系不断优化,腐败和作风问题不断减少。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督,细化落实清廉国企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培育选树清廉国企建设示范单位,不断提升清廉国企影响力和浸润度。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