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国资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积极落实“新春第一会”部署,抓改革、强支撑,提效能、促发展,国企总量规模和经营效益持续提升,对建强主城区的支撑不断增强,为加快建设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贡献国资力量。
一、立足改革抓盘活,提升发展质效。聚焦主城区、主战场,抓住重点、靶向发力。优化盘活资产。实施市属国企盘活资产专项行动,克服重重困难,全力以赴补办房产权证;开展租赁权集中公开拍卖,委托银行托收房租,解决出租竞争不充分、收租难等问题,以市场化、阳光化、标准化提升租金收入。深化区企合作。推动市区两级资源“聚合”,引导市属国企深度参与属地开发建设,牵头与三区举办合作大会,搭建市区企联动机制,目前已有秀湖商务楼等项目基本落地。优化国资布局。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成年度改革主体任务,重点推进优化整合。市属国企加快整合内部资源、“两非”业务剥离,并严控新设同类企业,避免内耗,提升资产配置效率。
二、立足投资抓融资,强化要素保障。强化投资引领。全速推进机场、铁路、快速路等重大项目,市属国企完成年度投资目标;国投基金加快引进好项目落地嘉兴,投资支撑本地企业发展,加快国有和民营经济的携手发展。提升融资能力。抢抓政策“窗口期”,统筹推动全市国企能级提升,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成功指导市产业集团等国企通过整合重组、优化结构等措施,获得AAA主体信用评级。积极争取资金。在全省国资系统和全市率先实施市属国企“两新”行动,联合经信局举办供需对接大会,积极争取“两重”“两新”超长期特别国债。聚焦保险资金“低成本、长周期”特点,积极响应“险资入嘉”,统筹推动全市国企争取使用险资额度。推动资产证券化。目前已形成环保类、出租类商业房产、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工业厂房等公募REITs梯队培育计划。积极推动多渠道创新融资工具,全市国企新发行CMBS、ABS等产品。
三、立足发展防风险,守牢安全底线。聚焦急难险重任务和国企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风险隐患,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基本化解涉佳源地产风险。全力做好涉佳源地产风险化解“后半篇”文章,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基本完成涉佳源地产风险化解工作。紧盯融资贸易风险化解。牵头建立每周研究机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安排专人驻扎,全力以赴化解融资性贸易风险隐患。守牢债务风险底线。健全完善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市级部门联审机制,严格把关国企发债,控制好债务规模和增速,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四、立足监管提效能,激发发展活力。积极探索“放管服”监管模式,主动当好“监督员”“协调员”“服务员”。完善监督机制。因时制宜健全完善监管制度,建立常态化国资监管专项调查机制,聚焦重点领域“穿透式”调查直达末级企业,解决制度贯彻不到位、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健全协同机制,向人大、纪委、审计等部门共享数据资源,强化协同监管。强化考核引领。用好考核“指挥棒”,改变以往只考核集团的做法,“穿透式”考核重点子企业。打破单纯下指标的惯性,设置企业自主申报项目,有实效出成果的给予加分,将“要我发展”变成“我要发展”。激励约束并重。实施人员工资双控,把好员工入口关。强化工资增长与企业效益联动,“效益增、工资增,效益降、工资降”。突出正向激励,建立季度赛马激励机制,完善中长期激励政策“工具箱”,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五、立足党建强队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创新优势、竞争优势。深入学纪强党性。“抓机关、带系统”一体推进党纪学习教育,积极学习《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全覆盖开展国企领域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筑牢堡垒强基础。深入实施“强根固魂·赋能强企”行动,指导县(市、区)国企归口管理。坚持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工地上,在重点项目一线开展项目攻坚。深化举措强队伍。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牵头组织高校毕业生和毕业生退役士兵专项招聘,助力高质量充分就业。迭代升级“嘉兴国资讲坛”等育才载体,加强专业性人才培养力度,激发队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