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决胜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全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省国企改革和监管工作会议、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新春第一会”部署要求,坚持党建统领,“六干争先”抓落实,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我市坚决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责任担当、加快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贡献国资国企力量。
一、强化功能促融合,服务保障全市中心大局
(一)加快项目建设。积极发挥战略支撑功能,推动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助力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坚持大干交通、干大交通、快干交通,嘉兴南湖机场、市域铁路、快速路加速推进。积极争取政策资源,聚焦“两重”“两新”等领域,推动企业找准赛道、精准发力,将政策红利转化为项目进度。
(二)高效盘活资产。聚焦建强主城区,盘存量、优增量、提质量,实现“盘而有效、因盘而活”。攻坚房产权证补办,强化出租管理。加快中心城区重点资产的业态优化和招商。创新盘活方式,加快探索推行基础设施公募REITs等多层次资产证券化,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三)推动融合发展。坚持聚合大嘉兴,统筹资源,凝聚更强合力。深化区企合作,深度参与属地建设,重点推动临空经济示范区范围内的合作项目落地见效。加强市县合作,以“基金+基地”“基金+招商”模式优化营商环境,共同赋能本地优质企业,推动市县协同发展、国有和民营经济共赢。加强对口帮扶,推动国企资金优势、平台优势与帮扶地区资源优势互融互促、融合发展。
二、深化改革提效率,推进国有企业降本增效
(四)加快改革深化提升。坚持目标导向,大力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对照国资国企“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改革重点任务和工作台账(2023-2025),对标对表抓好落实,全面梳理改革堵点难点,加快攻坚,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重点任务。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规范实施操作,避免混而不改、控股不控权和虚假控权,促进改革取得实效。
(五)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激活队伍活力。探索推动市属国企之间中层管理人员交流,加快推行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深化薪酬改革,合理确定不同层级之间的薪酬倍比,推动薪酬向关键岗位和一线岗位倾斜。强化正向激励,推动竞争类企业实行超额利润分享等中长期激励。
(六)推进治亏减亏扭亏。深入开展治亏减亏扭亏专项行动,坚持“扭亏无望的清理退出,具备潜力的重组整合”,推动竞争类亏损企业拓市场、增效益,功能类公益类亏损企业降成本、提效率,切实提升国有经济发展质量。
三、整合资源优布局,加快国有企业转型发展
(七)强化主业管理。加强战略管理,围绕“三个集中”,统筹编制国资国企“十五五”发展规划,确保集团之间、集团内各单元都有专属赛道。优化分类管理,动态调整所属企业分类,提高分类管理的科学性、精准性。加强主责主业管理,严格审核把关新设企业,严控非主业投资,杜绝无关多元化经营。加快“两非”“两资”清理。
(八)优化产业布局。围绕嘉兴所需、未来所向、国企所能,抓住嘉善示范区建设、中心城区首位度提升等机遇,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完成民丰新厂区建设和产能平移工作。加快布局临空产业,积极谋划打造低空经济、临空经济等新引擎。推动中心城区文旅项目早谋划、早开工、早建成,加快文商旅业态串珠成链,聚链成群,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九)加快科创赋能。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提升市属国企科技创新能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在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不断提升重点制造类创新类企业全年研发投入强度。持续发挥国有资本招引功能,积极发展耐心资本,赋能本地科创企业发展和新兴产业落地嘉兴,助力智造创新强市建设。
四、攻坚破难防风险,确保国有经济稳健运行
(十)提升监管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完善监管体系,完成新一轮国资监管制度清理,开展国资监管专项调查,加快出资人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同,形成事前制度规范、事中跟踪监控、事后监督问责的监督闭环。优化考核机制,健全“一利五率”考核指标体系,注重有利润的营收、有现金流的利润、有效率的投资。强化统筹协调服务,推动国资与属地、国企与部门的协同联动。全面推行合规建设,规范章程管理,提升企业法治水平。
(十一)加快破难攻坚。开展“清理旧账”大攻坚,围绕地方国企存在的突出问题,消存量、控增量,夯实高质量发展“基本盘”。聚焦突出问题,全面梳理排摸国企领域风险隐患,边查边改、稳妥整改,推动企业主动争取、逐项攻坚,加大应收账款追讨力度,力争国企层面资产财务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十二)守住风险底线。树牢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强化债务风险管控,健全完善企业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市属国企资产负债率持续优化。加强国企发债市级部门联审,控制好国企债务规模和债务增速,确保国有经济安全稳定运行,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五、党建统领强队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十三)旗帜鲜明加强党的建设。深化“强根固魂·赋能强企”行动,认真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擦亮红船旁国资国企鲜明政治本色。梳理完善党委前置研究事项清单,加快实现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整顿后进基层党组织,打造基层战斗堡垒。把推进重大改革、建设重大工程等中心工作作为主战场,推动党建工作与经营发展深度融合。
(十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统筹选育管用全链条,把牢员工入口关、员工队伍结构关,确保规范进人,提升学历人才、技能人才占比。强化人才培养,大力实施国企青年人才梯队计划,用好用活“嘉兴国资讲坛”等各类人才培养载体,通过培训教育、竞争选拔、跟岗锻炼、岗位交流等方式提升能力素质,持续激发人才动能。
(十五)纵深推进清廉国企建设。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健全风腐同查工作机制,实施“以案促改、以案促治”行动,把严惩腐败、严密制度、严格要求、严肃教育贯通起来。纵深推进反腐倡廉“全覆盖无盲区零容忍”常态化长效化,强化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监管,协同推进“浙企廉”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建设,统筹运用好浙交汇、禾采联等平台,加强国企工程领域监管系统建设运用。深化典型案例运用,以身边人、身边事强化警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